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科研 >> 教育论文>> 正文内容

教育论文

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3-01 09:14:00 点击数:704
 

——语文复习课初探

教学处 李 芳

20151229日,应灵寿县南寨乡中的邀请,我校派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一名教师赴南寨上研讨课,我上的语文课课题是“如何上好单元复习课”。针对本节语文复习课课型,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复习课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使学生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课不是对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那样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复习课也不是简单的做题或背诵,那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使学生颇感疲惫,收效甚微。只有深入研究复习课,因材施教,立足学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教有所得,学有所获。

一、“山重水复寻新路”——因材施教,确定主题

1.因材施教,把握复习特点

文艺学理论把文学活动的主要过程概括为: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一篇课文首先是作者创作的过程,包含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创作过程,经过作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后,形成一篇文学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最后一个环节——文学接受,是从读者角度来讲的,新授课阶段就是学生的接受过程,那么复习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再接受过程了,把复习课定位为“再接受过程”后,它的特点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首先,复习课是富有内涵的。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点非常庞杂,粗略梳理一下,就有字词义、修辞手法、课内外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阅读、作文和包括十几个知识点的综合性学习等。而课本中每个单元的5篇课文知识点也是包罗万象,要真正概括归纳出这几课的相通之处、典型之处,才能确定复习内容。

其次,复习课是具有高度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的课程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复习课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应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上下功夫,不是仅满足于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因此要汇总归纳知识点,增加知识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要通过切入一个知识点,概括这类知识点的内容、答题方法;要将知识点落实到笔头上。

再次,复习课是需要空间的。由于学生对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因此复习课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实施开放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

最后,复习课是充满挑战的。这次授课,我面对的是素未谋面的学生,如果是新授课阶段,可能不成问题,但一节复习课,是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梳理、提升基础上的,不了解学情,意味着你的复习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也很重要。

2.确定主题,融汇知识要点

鉴于以上几点,我首先排除了文言文复习,因为初一阶段的文言文基础字词翻译较多,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日常掌握情况,才能制订复习策略。其次作文教学也不适合此次复习课,作文复习也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写作水平,语言驾驭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计划。最后,综合性学习部分我考虑再三,犹豫不定时,请教了区教育局教研室刘玉主任,认为综合性学习容易上成活动课型,复习课型特点不突出,最后我决定上现代文阅读。复习哪个知识点呢?

由于我一直教的是人教版教材,没用过河北大学版的教材,因此选择了人教版教材课文较多的第二单元,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拣麦穗》《爸爸的花儿落了》《童年》四篇现代文。这四篇文章都是写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富有乡土气息,使学生感到亲切,从接受角度来讲,易于学生接受。但从内容上,这四篇课文可复习的内容比较多,可以从写作手法上,文体上,中心的表达上等诸多方面进行。由于不了解南寨语文组集体备课情况,我只能另辟蹊径。这个过程是比较艰难的,经过两天的翻看课文,了解相关知识链接,自己对知识点的排列组合,又与2015级语文备课组长谷海红老师、2013级语文备课组长苏艳丽老师深入探讨后,人物形象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起来。因为无论什么特点什么文体的文章,塑造人物形象一直是初中各阶段学习的重点,往常我们可能会从某篇课文入手,采用串讲的方式把知识点分成几大部分,梳理一遍,而我的思路是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带动整个单元的复习,并希望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复习,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把握和感悟的能力。经过连续几天的思考琢磨,确定了“分析人物形象”的主题。

在山环水绕之中,终于探得一条新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二、“柳暗花明又重生”——立足学情,理清思路

1.立足学情,突破课堂瓶颈

分析人物形象在初中阶段是通过五种基本描写方法来进行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还有一少部分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他描写方法,初一阶段以五种基本描写方法为主。知识脉胳是清晰的,但如何让学生内化,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还要再思考。

“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它泛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在以上文学理论给“形象”的定义中,有一个要点引起我的注意——形象是以语言为手段的。如果复习课思路把分析感悟语言作为突破口,不但简单易学,而且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它更富于艺术性、形象性、技巧性和个人风格,且含蓄、多义、模糊,千变万化,不断创新。而这种特点也给课堂开放式学习提供可能,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能力的逐步提高。因此我确定了三个主体环节由学生自主感悟体验完成,这样复习课不再是枯燥的知识梳理,应是充满学生的体验与参与,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使用范例时,我从课内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入手拓展到课外,从分析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入手,提炼出“小中蓄大”、“一中多生”的人物内在性格、心理特点、情感品质等。

2.理清思路,面向学生主体

确定突破口后,还要选择正确的呈现方式。其实概括来讲,无非是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和体现人物什么性格特征这两个板块。但其实这两个板块分属不同层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从作者创作角度来讲的,而人物性格是从读者接受角度来写的。这种角色的不停转换容易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我决定统一选择阅读者的角度来确定板块:“眼中的你”、“心中的你”、“笔下的你”。最终确定主体思路如下:

以上思路完全从学生理解角度出发,又结合分析语言这个突破口,显得清晰易于学生接受。在设计课堂导入阶段,我也参照这个思路,先让学生体验用颜色和线条组成的卡通形象,并说出卡通形象的心情和情感,再将其他一幅图画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两种表达情感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言近旨远”的特点,为第二环节学习做方法上的准备,比较直观的PPT显示,吸引了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在制作PPT过程中2014级语文组倪虹老师给予大力支持。最后在答题方法探究阶段,我将题型进行了归类:分析归纳类、赏析评价类。让学生在答题时有章法可依,同时给南寨乡中听课的老师以知识点的完整性,以利于研讨切磋。

上好语文复习课,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把繁重的复习任务从“山重水复”过渡到“柳暗花明”,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后记:每节深思熟虑的课都是自我提升的契机,从这个角度讲,我要感谢提供作课机会的南寨乡中领导、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和初一二班的学生们,你们给了我们展示、锻炼的平台;也要感谢我校领导在年底各种工作繁多的情况下,挤出时间组织“送课下乡”活动,让我们和区教育局教研员、同备课组老师多了一次互相交流探讨、合作激发的过程,并为“手拉手”2015年阶段的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在学校哪个岗位,无论年长、年轻,我们的教师身份不会改变,我们的专业追求不会褪色,课堂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实现职业理想、个人价值的阵地。上好每一节课,希望这个主旋律能长久地唱响在每位四十中教师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