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永远在路上 ——新教师六个一研修感想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6-15 14:52:06 点击数:19658


初一历史组  李若楠

本次培训,收获颇多。

各位老师详细地对本学期要学习的课本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教材每个版块的内容、每课与每课之间的联系以及重点单元,除此之外,各位老师用数据和每年的中高考真题说话,详细地分析了本学年内容可能涉及的重点和考点。另外,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老师们也分享了各种搜集教学资源的方法,如知网、独秀、学科网和组卷网。历史学科的还有历史教学园地,微信公众号的资源也不容小觑,上边有很多学科的资源可以分享。地理王璐萍、王铁瑛两位老师提出的善用教学APP或软件给我很大的启示,谷歌地球、星图软件、flash动画等软件可以很好地助力学生的地理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让我反思历史的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更新方式,通过短视频、微课、历史情境带入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校智慧课堂的优势,让科学技术真正帮助到学生的学习。

我个人更多的关注了语文学科的分析,郝蕾艳老师说语文学科的素养培养是一个过程,语文学科整个三年需要培养的能力是写字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每个年级对三个能力的要求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个能力,我以前是不知道的,通过本次的学习以及语文老师的课本梳理让我知道具体的评估是有量化标准的,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可以参照标准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除此之外,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初中语文要求读的篇目我也有了一定了解,像《水浒传》、《红星照耀中国》、《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昆虫记》等书,可以让学生从初一年级就开始看,这对班主任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本次学习,我还接触到了一个新理念——建构主义,大学时期接触过这个词,但是没有很深入地思考该如何和历史教学联系在一起。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我就思考,我们初中教学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历史教学是不是可以尝试以学生为本的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社会建构主义强调认识活动中认知主体的积极自主的参与,初中的历史课堂现在还有很多老师仍是拘泥于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有时让学生看一些视频,然而这个过程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我们可以考虑借助学校的智慧课堂这一优势,转换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说在上课前,教师将资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课本和资料进行预习,预习完之后向老师反馈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然后可以再补充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但是建构主义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为主的指导,单靠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认知建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他是教学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教师的主导应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关注他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基础和认知策略水平等)及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选择适当的经验素材、教材内容,设置有助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问题情境,做好这一系列的设计工作,或者说是教师没有意料到的学生的认知反应行为,如此,对教师的主导要求就更高,既需要教学机智灵活,同时也必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