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如何读懂学生的心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6-16 16:26:53 点击数:19539


数学组  赵春文

铁棒与锁的对话

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而钥匙却轻轻一转把锁开了。

铁棒问:“钥匙,这是为什么?”

钥匙回答说:“很简单,因为我懂锁的心。”

                                        ——题记

在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十几年岁月中,我经历了多次的教育改革。社会在飞速发展,教育在不断变革与更新,各种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但在改革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因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人们都说在孩子的眼中,妈妈是一堵可以遮风避雨的墙,更是一个充满温馨安全的港湾。那么在学生的心中,老师就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空,更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孩子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要读懂孩子的心,就需要用爱和用心从多个角度去研究每一个孩子。

“读懂学生”究竟要读懂学生什么?其实《标准》里讲得很清楚: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还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些在新的数学课程里,都被看得非常重要。要“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这些话告诉我们,读懂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顺利推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能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学”的研究力度,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的方面的探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也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读懂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

1.教师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好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做好教学的及时调控,灵活驾驭课堂。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2.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和学生的思维,把数学学习过程变成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相遇而充实,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体现“做数学”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和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中。即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三、满足学生的需要,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老师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课堂里,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方式去研究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想去尝试,教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是教师关注学生与否的一种重要体现。

四、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

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人本学派的一个观点是:“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为了全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第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三,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第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学生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在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