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应用心得汇报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4-18 14:11:01 点击数:14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应用心得汇报

初中部21级物理组  张思语

一、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认识

2022年3月1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试运行。截至目前,“平台”共开设十个板块,布局结构合理清晰,方便操作。

3月15日,河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通知,提供了为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教育提高质量、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停课不停学”等五大服务板块场景。

4月7日,石家庄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基于五大场景遴选出八个案例主题,这为我们的教学探索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我校紧紧围绕五大服务场景,切实开展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探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教学的有效融合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帮助教学提质增效,进一步实现家校合作育人。我们的校刊《四十四中教育》在第51期也刊登了《教师如何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访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炯》的文章,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获奖课例《磁现象 磁场》分享

《磁现象 磁场》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是初中物理电磁学的基础与启蒙,磁场是全章核心,是构建电磁学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桥梁。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浅显、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磁现象”相关知识,认知不全面,正需要系统具体的学习。

九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与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技巧不足,抽象内容具体化的研究方法缺失。学生对于什么是磁场、为什么要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都不是很清楚。

基于学情分析及课程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教学目标,并设计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并通过以下六个教学环节逐一突破。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自制视频“美丽的极光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巧妙引入《磁现象 磁场》一课的学习。

环节二:自主探究,认识磁极

从一个问题:磁体能够吸引以下哪些物体?引导学生认识磁体与磁性,再次提问: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与探究,认识磁极,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桌子上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命名磁极,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自主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到规律后,通过两个问题:如何判断未标明磁极磁体的N、S极?磁体从中间断开,每一段还会有两个磁极吗?引导学生应用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里我一直采用提问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

环节三:边学边实验,认识磁场

借助虚拟实验我设计了两个“边学边实验”活动:谁“动了”我的小磁针和利用虚拟实验演示磁场的方向。学生利用真实器材操作,以虚促实,巧妙运用受力分析,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难点。

环节四:虚拟实验,突破磁感线

本环节利用三个虚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磁场分布,并描绘磁感线,分析总结磁感线特点。这几个实验都是由学生上台操作,不完美的操作恰好帮助学生体验了小磁针的动态变化原理,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将抽象的磁场形象地展现,实现了实验可视化,有效突破了磁感线这一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描述磁感线,但理解并不深刻。因此我布置了任务:课后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视频,学习描述磁感线的另一方法,交流并分享,从而形成深刻的理解。

接着进行磁感线配对练习、磁极判断与磁感线的描绘练习。随堂分散练习,反馈学习成果,其中练习题2为地磁场磁极的判断做了铺垫。

环节五:应用迁移,认识地磁场

由练习题3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根据实验现象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视频资源的原因解释,认识磁化现象并布置任务:课后观看“平台”课程教学软磁体、硬磁体拓展视频,利用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发现与学习。

通过磁化的弊与利,引出指南针,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视频资源认识指南针,了解指南针的应用。接着由一个问题:指南针为什么总是能够指向地球的南北呢?引出地磁场知识点。

利用虚拟实验自制模型,模拟地磁场,利用指南针指向判断地球的南北极,再由练习2的板书帮助判断地磁场磁极,自主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关系,最后移开模拟地球的圆盘,验证与揭秘。

由学生自主总结地磁场知识后,简要解释极光现象,认识地磁场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利用希沃白板的拖拽功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磁现象。

环节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由学生小结、老师补充的方式形成知识的学习体系,认识三维磁场。

布置分层作业,拓宽知识面。其中拓展性作业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板块“漫游科技馆(超链接)”,引导学生利用VR参观学习磁悬浮列车、地磁场、指南车、海上历险地磁导航展厅。

三、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融入教学的思考

“双减”政策背景下,本节课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利用课程教学视频资源、课后服务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课堂课后融合教学,有效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重点与认知难点。

1.课前: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备课,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先认识磁化现象,再利用铁屑在磁体周围的排布描绘磁场的分布,最后通过摆放小磁针等方法明确磁场的方向。  

本节课磁场、磁感线重难点突破方法:借助“央馆虚拟实验”资源实现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补充的融合教学,利用虚拟实验引领学生进行边学边实验,通过小磁针的转动与指向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认识磁场的方向性,再利用虚拟实验自制磁针阵探究磁场的分布,将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清晰呈现。

2.课中:分段式截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资源视频,助力自主思考与课堂激趣。

截取“磁化现象的认识”“司南”两段视频。

“磁化现象的认识”视频作为课上练习的启发,通过实验与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磁化现象。

利用“司南”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的指南针——司南,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3.课后:重点难点深度学习,拓展知识自主提升,课后服务VR漫游。

在设计不同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的磁场、磁感线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后观看课程教学视频,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磁场、磁感线的重难点。

截取“软磁体与硬磁体”视频作为磁化现象的知识拓展,这部分知识简单易理解,通过课上设置悬念,布置课后观看任务,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本节课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后服务板块,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漫游中国科技馆,VR参观学习多个磁场、地磁场的相关知识与应用,使学生的“学”不再局限于听讲与练习,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探索与思考,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了磁场的存在。生动有趣的VR科技馆如身临其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前对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视频资源的应用都是借助录屏软件,需要录屏并裁剪才能使用。但自从裕华教学共同体平台链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后,我们就能直接链接导入视频并裁剪了,更加方便了教学中需要的切片化引用。

上完课后我写下的第7条教学反思是:对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本节课对于课前的融合应用探索还不充分,如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带着问题听课,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探索应用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能够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幸运的是,今年年初,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能够依托“裕华教学共同体平台”切片化截取视频片段指导学生开展预习,并插入调查问卷检测、反馈预习成果,这有益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有益于我们“三段六步”新课堂讲学稿教学模式的推进,有益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落实。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可能。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把握现在,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