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教学 >> 教学资源 >> 精品教案>> 正文内容

精品教案

《光的折射》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6-12 17:25:54 点击数:21581

《光的折射》

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张思语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又一重要的光学现象,又是色散与透镜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构建光学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桥梁。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基础光学知识,也具有初步认识光折射现象的意识,但认知不全面,正需要系统具体的学习。

2.学生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学习的直接兴趣,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

因此本节课从生活走进物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并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2)知道在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归纳法;

(2)通过观察与探究,分析看到水中物体的光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实际现象出发探索,又将规律应用于生活,体会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与策略

1.教学重点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光的折射规律。

2.教学难点

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4.学习方法

分组探究、总结归纳、观察思考。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实物展台表演魔术“若隐若现的秘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巧妙引入光的折射现象。

环节二:比较归纳,建立概念

利用加湿器显现光路演示几种光的折射现象,分别演示不同种介质中斜射偏折与不均匀介质中光的偏折,使学生产生并形成表象。重现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找不同”,回答以下问题:光的直线传播有什么条件?光发生折射又要有什么条件?如何命名其中的光线?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光的折射条件:不同种介质的界面或同种不均匀介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本质,在已有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演绎出光的折射条件,再进一步抽象形成光的折射概念并利用图象表征。

环节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发放实验报告(见附件1),进行激光笔使用安全教育后,指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实验器材:激光笔、课前自制量角纸(防水)、透明水槽(或玻璃砖)、喷水瓶(或加湿器),分为水槽小组与玻璃砖小组分别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探究与归纳发现光的折射规律。通过自主探究补充折射条件,完善定义,突破“斜射”的记忆难点。巧妙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性质,并加以验证。

环节四:应用知识,走进生活

首先进行基本光路图练习,巩固知识。通过练习及时课堂反馈,将难点光路加以直观演示。

课堂设计小游戏,模仿和具现化叉鱼情景,解释叉鱼问题。利用自制实验装置模拟人眼看到鱼的光路,引导学生尝试作出光路图,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过程,突破此类光路图的难点。

环节五:实验揭秘,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揭秘“若隐若现的秘密”课前小魔术,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折射现象:折断的筷子、变浅的水池等等,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实验报告总结本节知识,及时巩固提升。

环节六: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做一做

(1)利用透明杯与硬币分组进行课后实验,解释从侧面观察时硬币消失的原因。

(2)尝试利用浇花用的小喷壶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创造你的专属“人造彩虹”并拍照或者录制视频上传。既能在趣味的自然现象中培养学生发明与探究,又为光的色散知识做了准备。

2.查一查

观看海市蜃楼的视频,查阅相关资料,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六、设计特色与创意

1.课堂引入实验:若隐若现的秘密

将课本中的硬币改成碗底写字,避免了硬币受到水的冲击后移动的可能性;通过注射器注水抽水,可以呈现字迹消失和再现的两种变化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画面放大,让所有学生可以清晰观察到同一角度的实验现象。

2.小组合作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

改进了实验器材,使分组实验普遍地简易化进行;全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深层体验,水到渠成地发现折射规律;利用喷水瓶和加湿器显现光路,将不易看到的光路具体化、可视化,更易于观察理解。

3.课堂模拟延伸实验

通过用自制教具在课堂上模拟上述实验可提升学生的真实体验感,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折射知识的理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