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会消蚀孩子的自主和自信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07-14 10:50:28 点击数:332

选自《人民教育》2020年第23

刘超

(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教育并不是成长的全部,教育更不是把我们的期望转嫁给孩子的过程)

我曾是一个偏远乡村初中的走上工作,我把所有情都花在了提高学生成上。作,我多想每一次都是秀,都能得到领导的好

经过数年努力,我基本上做到了,我班每学期的成和班核都名列前茅。但我告自己不能,始保持着一种斗的状而不舍。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保持一种旺盛的斗志,我孩子下了梯目实现了一个会有更远的。我心目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孩子不断得更加秀,能成的最秀的人。我信自己的教育,直到我收到了一封学生来信……

封信是以前的一毕业生寄来的,她是一个成非常的学生。她告我,她初毕业一路秀,大毕业后又考上了研究生,但她很苦,她的学生活很抑,没有一点幸福感,她生活没有信心,未来感到迷茫。封信,我很震惊,学绩这秀的学生应该是同人当中的佼佼者,什么生活还这消极呢?此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

慢慢地,我意到,我不断学生加各方面都得更秀的同,也孩子失去了一些西。

首先是自信和勇气,我们给提出了满满的要求,要求他力以赴,在种没有尽、全方位、荷的要求下,孩子失去了未来展的自信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孩子在全方位的控制下成不能自,始看到的是天外有天,却很少感受到做事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剥了他的自信和勇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涯随无涯,殆巳”!知是没有尽的,人生却是有限的,企用自己的一生去尽无限的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所追求的孩子更秀,其本就是要达成一种社会范下的完人,也与庄子所的“以有涯随无涯”相近。害尤其会生在那些年都在“末位扎"的学生身上,我也似乎看懂了那些脆弱孩子的内心,他不能正确地待生活中的困与挫折,消极遁世,更有甚者做生行,就是因经习惯了一种失者的角色,找不到自己的。其,生活现实是,哪怕你只要有一些长处或者仅仅是勤些就足以安身立命了,我的教育理想和施模式孩子忽个事有了不实际的焦

此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要求是不必要的,同我也要带给孩子更多的成功感,尽情体会自己的能力和价。我尝试自己的堂,尽量把时间学生、同努力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独特的光点。

他是班级学习最弱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人很调皮。在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班级氛围中,学生间巳经有了一种不太正常的生态:同学经常会讥笑这个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我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给班级重新带来正常、宽松、温暖、有人情味的氛围,让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每个孩子的唯一标尺,而这个孩子就是我的突破口。在一次班级朗诵展示活动中,我给他鼓励,与他一起反复练习,我让他抛开其他一切,只是专心致志地准备这次演讲。那天,他给全班同学讲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讲得非常好,非常感人,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感受到他眼里的自信。然后我发动全班同学用很长的时间评价这次演讲,引导大家谈他的优点,孩子们惊讶地发现,我这个一直都很看重终极成绩的人,也开始对一个以前“无足轻重"的学生的某次小小的精彩不吝溢赞美之词。

自信可以带来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的转变,让人变得镇定、注意力集中,更善于自我觉察。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领教了积极心理暗示的力量,我教给孩子对自己说“我每天都在进步” 我不怕困难”,将“习得性无助“心理转化成乐观豁达的心态。

除剥夺了孩子应有的自信、勇气和成就感之外,我还慢慢发现,这种满负荷的期望还会给学生带来另一种更严重的伤害,孩子会慢慢失去自我,包括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个人意志、个人倾向和自我认知。做事时,他们没有多少自主性,习惯于被安排,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甚至都不知道一个人可以有兴趣爱好的权利。比如给我写信的那位学生,她长大后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这是在中小学“自我”形成并完善的阶段,自我认知缺失的一种表现。

为了对抗这种满负荷的单一教育模式,我慢慢发现了教育应该有的另一条原则丰富性,给予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好让他们能在中小学阶段发现自我、追寻自我、展现自我。

我相信书籍能触动学生,发现自自己真正的爱好。读书时,我鼓励孩子尽可能地多翻书,多接触书,发现自己的爱好。作为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宽裕,我自己掏钱买了各类书籍,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捐书,让这些书籍共享,鼓励学生间的书籍交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书,只为他们能够碰到与自己最有缘的那一本。我鼓励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或许在交流中也能发现自己兴趣爱好的一丝线索。

我尽可能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 让更多的语文教学材料进入课堂,哪怕只是花上几分钟展露一下最美的片段也好。有一次正课前,我诵读了海子的诗,这件事我记忆并不太深。多年以后,一位学生告诉我,这次读诗给他的印象大深了,他非常喜欢这些诗,由此他喜欢上了诗歌。我组织过周末田野采风活动,组织过感动个人篇章的诵读活动,还"冒险”组织过野外春泳、野炊兼野外歌唱会……我并不期望每项活动都能打动每个孩子,我只期待把这个美好世界的各个侧面都尽可能多地展现给这些乡下孩子。

最后,我还意识到,生活也需要有放松的时刻,必须有只属于孩子自己的时刻,否则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就会离孩子而去,比如单纯、天真、善良、热情、乐观、开朗和想象力。这些只属于孩子的天性,如果没有足够的专属时间去"供养”,就会早早离孩子而去,他们会早早地成熟,如同拔苗助长,必然会有无尽的后患。

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教育并不是成长的全部,教育更不是把我们的期望转嫁给孩子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生命需要我们用各种手段去唤醒,但不需要我们一味要求他们甚至代替他们去成长。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