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书华章,踔厉奋发向未来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2-10 09:16:16 点击数:20642

——“内蒙古线上跟岗实践培训”磨课反思

初中20级历史组  李婧瑜

 

9月27号,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内蒙古线上跟岗实践培训”活动,为内蒙古的老师们做了展示课——基于史料教学法的《探寻新航路》,并进行了说课。在这次备课、磨课的过程中,感慨于学校的大力支持,感动于历史组的团结协作,在此一并致谢。

一、未雨绸缪,博观而约取

暑假伊始,我接到了学校的通知,为内蒙古的老师们上一节“史料教学法实践”的展示课。史料教学法是历史学科常用和基本的教学法,怎么用出新意、给老师们新的启发呢?暑假的宝贵时间给我提供了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空间。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参加学科培训不断充实自己,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授课新思路。

重视吸取前人的经验,是我们赓续前进的重要法宝。为了更好地备课,我系统阅读了史料教学法的相关书籍,如:何成刚等编写的《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和《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赵剑峰等主编的《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等书。通过研读具体教学案例,我对史料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深层的把握。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梳理出自己的思路呢?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标对本课的规定是“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2022版初中历史课标的规定是“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与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相较于旧课标,新课标一则目标更为具体,教学更具操作性;二则更加注重单元内各课程内容的联系,这就启示教师需要具备大单元的意识。在理论构建和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广泛查找了与课程内容“新航路开辟”相关的史料,决定以哥伦布这一人物为线索,搭建课程基本框架。经过反复甄选,我最终确定了以哥伦布本人所著、孙家翻译的《航行日记》及美国作家塞·埃·莫里森的《哥伦布传(上下卷)》为基础史料,融合教学参考和高中教材中的史料构建本课。

做一位好老师,就应该做个教学有心人,随时记录下专家所讲,同行所疑,自己所思。今年暑假,区里、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培训让我收获颇丰。裕华区教学实践共同体应用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培训,拓展了我们的备课平台。裕华区教育局组织的历史学科新课标培训,由首都师范大学的叶小兵教授主讲。叶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很强,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学校组织的“新课堂讲学稿教学模式——三段六步法”培训,让我们明晰了以学生为主并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堂新样态。除了裕华区内和学校的培训,我还积极利用各种平台,付费参加学科培训。7月15至20日,我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历史教育变革智慧全国学术研讨会”,听取了张帆、晏绍祥等统编教材主要编者的专题讲座,观摩了朱波、李萍等全国名师的示范课,并学习了李惠军、戴加平、夏辉辉、束鹏芳等学科专家的专业点评,广泛吸取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初高中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此外,我还在“哔哩哔哩平台”购买了许倬云先生的“许倬云讲世界历史:五百年大变局”,逐渐形成了对东西方历史更为宏观的认知和把握。

二、团队合作,切问而近思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从暑假确立授课基本思路,再到一稿、二稿、三稿、N稿直到定稿的形成,都离不开20级大团队和20级历史组各位老师协同配合形成的强大合力。在最开始的初稿,我出现了为用史料而用史料的问题,史料运用过多,但实践性不强。20级历史组的各位老师及时发现了我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了丰富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杨建萍老师、彭玉荣老师帮我大量查找材料,完善备课思路,经常忙到深夜。杨老师帮我规范了课程的整体思路,并对每一部分的小标题进行了升级。彭老师建议我丰富史料呈现方式,增加视频内容,帮我找到了很多高清视频。经过反复删减修改后,我在试讲的过程中继续完善课程。历史组的各位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全程参与试讲,帮我完善课程中的细节。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哥伦布的《航海日记》中谈到辣椒的一则史料,但问题的设置却是一波三折,后来根据试讲效果不断调整。每次试讲后,组内都进行一次集体教研,为我指明了提升完善的方向,不断完善讲授思路,每次都能实现新的突破。结合多次试讲实践和老师们的建议,导入的题目设置为“哥伦布《航海日记》中的内容,印证了哪些史实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精准反思,厚积而薄发

教育发展的核心是课堂。课堂如何提质增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依托技术支持,构建教学行为大数据资源库。通过“回顾课堂实况录像+智能分析报告”的方式,使授课教师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课堂评价,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推动课堂革命,提升教育质量。立足于“三段六步法”讲学稿模式的探索,我设计了应用史料教学法的《探寻新航路》课例。我根据课程内容将“六步”调整划分为创设情境(真实情境引入)、布置任务(学生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学生潜能提升)、合作探究(互动结论生成)、检测反馈(迁移检验应用)、布置作业(收获总结反思)六个环节。

在许主任、郝主任的帮助下,我利用智能研修平台录制了一节试讲课,并撰写了精准教学反思报告,还入选了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2022年度案例征集活动入围案例。本课授课时长是45分钟,智能研修平台终端自动进行了间隔30秒的采样,采样结果以三种曲线呈现。曲线分为表现曲线、参与度曲线和关注度曲线。表现曲线越高,学生的整体行为越一致;参与度曲线越高,学生参与积极性越高;关注度曲线越高,教师教学活动越有吸引力。表现曲线和参与度曲线是正向波动的关系。智能研修平台对课堂表现曲线、教学行为时序进行精准分析,将师生行为量化和可视化,随时可以进行课程回放,为一线教师指明了反思和提升的方向。在最后的展示课上,我努力突破了智能研修平台反馈的一些问题,在教师巡视环节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增加了学生展示时长,力争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师发展既是一种个体行为,同时又是一种依赖于学校帮助的群体行为。入职伊始,夏校长主讲的校史培训,从学校文化、教育理念与发展历程方面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校史课”,帮我们尽快实现了角色转变,扣好了教师的第一颗扣子。在暑期班主任培训中,李书记带领我们学习《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方案》,明确培训方向,进行理论指导,用德育“赋能”,促进教师成长。张校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了我们此次教研活动,并对历史组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让我们明确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在新绿工程“六个一”成长培训和基础业务培训中,李校长组织我们进行经验分享,布置学习任务,帮助我们养成勤奋学习、互助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年级大团队和备课组小团队协同合作的优良传统给我们提供了站稳讲台的勇气和底气。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我将继续以学校的名师前辈为榜样,增强职业感悟,实现自我成长。